欢迎来到爱思文秘网!

【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泸州市:发展专合组织增加林农收入2000多万元

改革 时间:2020-12-18

【www.98iis.net--改革】

四川省泸州市市长刘国强在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介绍说,近五年来,泸州市采用“资源换资本,绿地换投资”的理念,通过林权流转获得拍卖资金1.5亿元,以及向金融机构林权抵押贷款近亿元,既让老百姓充分受益,又有效解决了农村绿化再投入资金不足的难题;通过大力发展专合组织,充分发挥其联结市场、企业、农户的桥梁作用,使林农增加经济收入2000多万元。
  以下是演讲全文: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泸州市的情况。泸州地处长江上游,川滇黔渝结合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美丽富饶、怡情宜居、魅力独特的城市,是四川省森林资源富集区之一。全市辖三区四县,幅员面积1.2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97万人,其中主城区面积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万人。泸州因盛产美酒而享有“中国酒城”之美誉,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森林城市”和“四川省园林城市”等多项桂冠,正在着力打造以“双两百”(到2030年,城区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200万人)为目标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近年来,我市按照“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的发展定位,大力实施“四个四”发展战略,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作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聚万众之心,扎实开展创建活动,初步建立起了布局合理、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乡绿化系统,形成了城市、集镇碧绿典雅,山野、田园交汇相容,村落、庭院错落有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城乡绿化格局。
  一个以城区为中心,20多条城市主干道绿化为骨架,9个城市公园和13处城市广场绿化为重点,单位、居住区和街头游园绿地为网络,城郊风景林、经果林、防护林为环城林带的城市森林和园林绿化体系基本形成,有效改善了城市热岛效应。森林城市创建有力地促进了泸州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过程中,我们不断实践和创新,形成了一些深切的理念和体会。
  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种发展理念的突破。在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城市森林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代表着当今世界生态化城市的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创建森林城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新的城市建设理念,是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泸州是西部老工业城市,城市发展正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型期,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保障,就不可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就泸州而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对于构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特色生态泸州,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助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泸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符合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由此,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作出了“双创”活动的决定,作为促进我市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编制总体规划,出台实施意见,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为打造优美人居环境,积极投身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理念在我市不断深化,被广大市民赞誉为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坚决拥护,已经成为各级党政领导的共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
  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种经营城市的实践。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经营。科学的经营,就是夯实城市基础、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魅力、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种具体实践。在经营城市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系统对于促进一个城市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条件。处理不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建设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到其他关系的处理,就会影响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实践证明,森林巨大的碳汇能力是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体现。
  由此,我们高度重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把城市森林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纳入现代林业建设总体规划,把城市森林这个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放到与城市各种要素同等重要的地位去规划、去配置、去实施,全力推进城区森林建设、城郊森林建设、水系林带建设、通道绿化建设、集镇绿化建设等五大创森工程,使城市经营向着更高水平迈进。近年来,我市新建了木崖公园、杨大山公园、国窖广场、双桂广场等一大批城市公园和广场绿地;新建改造了酒城大道、龙西大道、蜀泸大道、龙马大道、城南大道、绕城公路、蓝安大道等多条高标准景观大道;改建扩建了忠山公园、百子图文化长廊、冠山公园等一批公园绿地;延伸扩展了长、沱两江滨江绿带建设,打造沿江百里桂圆林生态长廊。
  优美独特的沿江生态和城市景观,使泸州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城”更加彰显出现代化的气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景观特色明显增强,城市功能日趋优化,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宜居程度日益增加。今天的泸州,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空气更清新了,经济发展更快速了,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了。良好的生态条件,优越的发展环境,让很多投资者投资泸州、置业泸州、发展泸州,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
  近年来,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成功落户泸州,一大批重点建设项目陆续开工建设。2009年,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市经济仍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全市实现GDP587.6亿元,增长1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5.7亿元,增长31.9%;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72.3亿元,同口径增长24.8%,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1亿元,同口径增长3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1.2亿元,增长57%;新签外来投资项目1023个,投资总额544.17亿元,分别增长42.3%和84.3%。同时,我市林竹产业迅猛发展,竹林面积达到262万亩,林业总产值达到46.3亿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690元,创历史新高。林竹产业已经成为企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盈的支柱产业,森林泸州正在成为助推我市“四个四”发展战略的又一生态名片。
  三、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种体制机制的创新。坚强的组织领导、完善的保障体系、灵活的创建机制和有力的工作措施,为我市创森激发了无穷的动力和活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创森工作,实行“一把手”挂帅和市领导联系区县和部门制度。我们认真落实绿化工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把创森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并列入重点督办事项,狠抓督查督导,实行重奖重惩,扎实推进工程建设,强化了创森工作的执行力,为创森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在创建工作中,我市积极探索灵活多样的投入机制和保障机制,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激励全民搞创建;发挥工程项目的支撑作用,整合资金搞创建;发挥林业政策的促进作用,盘活资源搞创建;发挥市场运作的推动作用,聚集资金搞创建;发挥义务植树的倡导作用,全民参与搞创建;发挥“绿色细胞”的示范作用,典型带动搞创建。
  近五年来,我们用“资源换资本,绿地换投资”的先进理念,通过“用好财政资金、整合项目资金、打捆部门资金和吸纳社会资金”的方式,形成了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共筹集和投入创森资金达20亿元,全市每年新增营造林面积40余万亩,义务植树1000万株,建成区每年新增绿地面积7000亩以上;通过林权流转获得拍卖资金1.5亿元,以及向金融机构林权抵押贷款近亿元,既让老百姓充分受益,又有效解决了农村绿化再投入资金不足的难题;通过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强化科技成果的示范、转化与推广,切实提高了绿化科技含量;通过大力发展专合组织,充分发挥其联结市场、企业、农户的桥梁作用,使林农增加经济收入2000多万元。
  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种智慧力量的聚合。优良的绿化传统、强大的舆论宣传、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创建氛围,为我市创森聚合了强大的智慧和力量。连续19年来,市领导坚持每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有力地带动了全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开展。
  据统计,自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完成义务植树3亿株,参与植树6000万人次,营建了“奥运冠军林”、“青年林”、“巾帼林”、“双拥林”、“记者林”、“情侣林”、“网友林”等特色纪念林基地。为了有效提高创建森林城市的知晓度和支持率,我市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公益广告、文艺晚会等各种宣传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多形式地宣传创森工作,做到广播电视有声音、报刊网络有文章、社会宣传有活动,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绿色文明新风,形成了浓厚的创森氛围。
  广大人民群众“爱绿、兴绿、植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明显增强。近年来,上百家企业通过投资兴建、捐赠捐建、认建认养、租地建绿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投入城市绿化资金8000多万元,有效促进了城市森林的发展。各区县、各单位、居住小区积极开展“绿色创模”活动,涌现了一大批“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百佳乡、千佳村”、“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四川省绿化模范县”以及省、市级“绿化模范单位”、“绿化示范村”。到目前为止,全市已创建各类模范单位243个。
  五、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种历史积累的过程。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非一日之功,不是靠集中突击就能实现的,它必须有历史的基业、文化的积淀、科学的发展和持之以恒的建设。俗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今天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前人留下的财富,我们也有责任为后人留下更多的财富。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森林资源、独特的生态文化和坚实的工作基础,是我们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既坚定了我市创森的信心和决心,又促使我们坚持不懈地推进创森工作。
  我市拥有面积达120万亩的合江福宝、古蔺黄荆原始森林,是地球上同纬度至今保存较完整的原始常绿阔叶林带,堪称野生动植物基因库、天然绿色大屏障,荣膺“中国十大新美景”;画稿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数万株,有国家二级、三级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名贵中草药资源几百种;忠山公园分布着几百亩的百年香樟,在省内城市绝无仅有,是城市中心区的“天然绿肺”;4500多亩的张坝桂圆林,是中国北回归线上最大最古老的桂圆林,中国最大的“桂圆林种质基因库”、“四川永久性绿色保护区”,享有“泸州绿色客厅”之美誉;长江滨江公园荣获“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称号和“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以泸州老窖酒、郎酒传统酿制技艺、雨坛彩龙、古蔺花灯、纳溪民歌、分水油纸伞为代表的一大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彩纷呈,融入了大量的生态文化内涵。独特的自然景观与名胜古迹、名酒文化、红色文化、原始生态文化、川南民族风情等相互交融,铸就了泸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泸州这座“山水城市”增添了独特魅力。
  同时,我们具有坚实的工作基础。10年来,全市共实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70万亩,石漠化治理40万亩,低产林改造50万亩,实施天保工程常年管护面积730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89.2平方公里。我市先后荣获全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8、2009年,连续两年蝉联四川省人民政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李冰杯”林业项目一等奖。
  我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我们深知离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加倍努力。今年3月,国家林业局领导及全国各位创森专家亲临我市考察指导,为我市创森工作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我们将进一步深化认识,实践创新,扎实工作,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市森林城市创建工作。最后盛情邀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来泸州喝美酒,游长江,指导我市的创森工作。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http://www.98iis.net/dangweizhengfu/6724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