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爱思文秘网!

想象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_想象在演讲中的运用

营销 时间:2016-03-27

【www.98iis.net--营销】

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说过:“演讲是科学,演讲是艺术,演讲是武器。”既然演讲是艺术,那就离不开想象。黑格尔认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文学作品中运用想象已被大家所熟知,在演讲中运用想象似还未被大家所重视。其实应该对此加以探讨,使演讲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演讲者要理解什么是想象,然后才能在演讲中有效地运用想象。想象是演讲稿创作中作者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认为: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因此,想象也离不开演讲者在生活与工作中所感觉与知觉的那些材料,这是想象的基础。但是,运用想象所写出的文字,又必须是对原有材料重新改造过与组合过的。

    表现在演讲稿创作中的有两种形式的想象。一种是简单地保存对原有事物的印象,凭着记忆或者某些资 料记载的线索,再现出原来事物的状貌或场景,这称之为消极想象;另一种根据记忆和经验中的印象,重新加以改造,进行千变万化的组合,使其形成新的形象,这称之为积极想象。这两种想象都是现实的反映。

  想象在演讲中有哪些表现形式呢?

       从想象的内容来看有下述几种形式:

    1.过去时的想象

    演讲者为了说明某种观点,常常追溯历史。但对于历史事实并未亲身经历过,可以依靠资料的记载进行想象性描述,再现历史的状貌。如《在圆明园遗址前的演讲》(刘德义),描述了英军焚烧圆明园的情景:

    火光冲天,浓烟四起,圆明园上空的烟团经风一吹,从20多里之外吹到北京城里,灰烬落到了城内的街巷,烟雾笼罩着整个北京城的上空,天光暗淡,就像日蚀一般!圆明园的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两夜,就这样,经五代帝王经营了151年,用无数劳动人民血汗建成的“万园之园”变成一片残垣断柱的废墟了……

  虽然演讲者没有亲自目睹这一历史事实,但通过想象为听众再现了当时的情景。

        “过去时”还有一种是根据自己亲历的事实,但由于时过境迁,只能以记忆为根据加以想象,如吴希有的《我的理想之路》中,通过想象,描述了他二十年前的一幕:

  二十年前的一个上午,我正坐在教室里上课,忽然有人把我招呼出去,告诉我,我爸爸突然间在讲台前  永远倒下了!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当我发疯似地奔到爸爸身旁时,爸爸已经不行了。他的手里紧捏着半截粉笔头,袖口上沾满了粉笔灰,他微睁着双眼,好像有许多话要说,但却永远不能告知了。我晃着他的身子,哭啊,喊啊,可是,他却永远听不到我的呼声。

  “过去时”的想象大致是以上两种情形。

        2.现在时的想象

  现在时所想象的内容,是演讲正在经历着的事实或者社会现实正呈现着的状态,既然是“现在时”,为什么还需要想象呢?因为所写出的内容并非是照相式,仍是受着想像力的驱遣改造和重新组合过的。看下边这一例就会了然:

     地质工作者条件很艰苦,那里没有繁华的城市和笔直的马路,没有姑娘们的歌声和孩子们的欢笑。只有高高的山峦,层叠的秃岭,荒凉的峡谷,崎岖的小路。我们地质队员,每天迎着晨雾出发,踏着夜色归来,上山啃口凉馒头,下山背着硬石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

    我们看,这段描写是经过综合、加工、改造过的,在内容的安排上也进行了重新组合,作者在描述这些“现在时”的内容,想像力仍在起着作用。

       3.未来时的想象

    如果说以上所谈的两种想象还有记忆、经验、资料作基础,那么,“未来时”想象可资借鉴的东西就较少,它是综合过去、现在已有材料的升华,想象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境界,完全是一种积极性想象了。如卓别林的《要为自由而战斗》结尾一段:

    哈娜,你抬起头来看哪!……乌云正在消散,阳光照射进来!我们正在离开黑暗,进入光明!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更可爱的世界。那里人们将克服他们的贪婪、他们的仇恨、他们的残忍。抬起头来看哪,哈娜,人的灵魂已长了翅膀,他们终于要振翅飞翔了。他们飞到了霓虹里——飞到了希望的光影里。

     演讲者在描述一种理想时,总离不开积极性想象,否则,不可能有鼓动性和感染力。

      从想象内容的设置来看有下述几种情形:

  1.开场白中的想象

    如《历史为我们立传》(雷东鸿),开篇就是想象的内容:“这次演讲我得奖啦!而且得了一等奖。我捧着烫金的获奖证书,高兴地唱啊,跳啊!……突然,我醒了,睁眼一看,哈,是我昨晚做的一个梦。”这一想象性内容,也许会把听众弄得莫名其妙,因此而被吸引。

        2.与议论性内容交替穿插

  演讲中有议论性内容,鲜明地表达观点,但多是抽象的;想象的内容一般多是形象性描述。因此,交替穿插想象性内容,会使整篇演讲的抽象性与形象性得到协调。上引那篇《历史为我们立传》,作者在“我们乐陶人不会整日站在大街上空喊‘建设家乡,振兴中华’,而是像一条春蚕默默无闻地去完成自己的使命”的议论之后,接着就是一组想象性文字,描述了50年代一位抗美援朝的战士出征前宣誓的情形,70年代一位林学院毕业的大学生宁肯与女友绝交也不离开乐陶家乡的情形,80年代一位因公致残的老工人对接班的儿子叮咛的情形,然后又是一段议论的文字。于交替中调节听众的胃口,使抽象与形象结合。

        3.结语中运用想象

     能让听众带着形象画面走出演讲大厅。前引卓别林的《要为自由而战斗》便是成功的一例。

        4.通篇演讲运用想象

  这种情形不多,但不能说没有,演讲者在描述自己未来的理想和前景时,宜于运用通篇想象。李婷婷的演讲《我的理想》运用此法很成功,她现在不是一个记者,但将来一定要做一名记者!因此,她运用想像力,形象地描述了她当记者时的生涯以及所要付出的艰苦努力,从开篇至结尾,几乎全是想象的文字。  

想象内容也有多种表现技巧。

  1.概述式与特写式

 概述式多是表达具有全面性整体性内容,因内容较多,不能对每一项都具体展开。如游永彬的《迈好青春的第一步》。因为这“第一步”涉及人生的多个层面,所以用概述式描绘了每一个层面,特写式是就一个方面展开具体形象的描述,宜于表现重要内容,能见出事物的深度。如前面提到的对英军焚烧圆明园情景的想象即是特写式。

       2.排比段与反问句

     想象的内容可以用排比段的形式表达,这样较之一般描述不但能展开画面,而且能增强气势。用结构大致相同的句式描述相对独立的内容,使一个个画面如屏风般摆开,听众的感受会格外强烈。反问句式所表达的想象,如:

    难道以古老的瓷器为基座,就能使我们民族的雕像争得照耀自己的光辉?

        难道瓷器能奏出现代化的音乐?

      难道瓷器能是计算机语言,是高速公路,是钢铁,是荧光的闪烁?(王国庆《青年的选择与祖国的未来》)

 这里每一个反问句式都为听众勾画出若干形象画面。

     3.梦境与对比

 用梦境的方式表达想象,前面已有引例,对于同一种内容,可以同时想象出正面内容与反面内容,这样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所表达的内容。

     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想象的表达方式在演讲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本文来源:http://www.98iis.net/jinrongmaoyi/8812/

推荐内容